yabo.com退休十多年后,74岁的上海爷叔沈东生成了一名网文作家。去年年底开始,他以网名“用上海话写作的人”在番茄小说上连载长篇沪语小说《上海人吃泡饭》,讲弄堂里一众小人物的故事。如今,小说仍在以每三四天四五千字的速度更新,与此同时,他还在酝酿下一部小说,内容可能与悬疑有关。
1950年,沈东生出生在上海弄堂里。他当过纺织厂工人,70年代进入上海戏剧学院,学习绘画、服装设计与化妆,毕业后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。在40年左右的化妆师生涯里,沈东生为许多影视人物塑造过经典形象,其中包括2005年上映的电影《鲁迅》中为演员濮存昕做的造型。
从年轻的时候开始,沈东生就一直爱好写作。20多岁的时候,他在《萌芽》等刊物上发表过自己的诗歌和小说,后来因为忙于工作而搁置。“退休以后,回过头看,养家糊口这件事可以放下了,我就把原来写作的爱好又拿回来,就这样开始了小说还有散文、诗歌的创作。”在他20多岁时写过的小说里,有一篇《李家阿婆》,讲述一位普通的弄堂阿婆一直盼望孩子能够回来看看自己,后来在去世前终于了却心愿。时隔多年后,在沈东生写的网文里,似乎也能寻到这位李家阿婆的踪迹。
“当时担任《萌芽》杂志编辑的王小鹰问我,怎么会年纪轻轻就写了个老年人的故事?现在想来,其实写的都是弄堂生活对我的影响,这种影响可能从很小的时候就印在我脑子里了,”沈东生说,弄堂里的生活环境,童年时的街坊邻里,都在他心里某处留下了痕迹,到了某一天,就成了小说里的故事和人物。
沈东生回忆,他对写作的渴望萌生于早期的阅读。对沈东生这一代人来说,二十多岁时,得到一本文学名著如同获得一件宝贝一样珍惜,“我还记得我朋友借我一本《基督山伯爵》,要求我第二天就要还,我连夜看完大部头,真是如饥似渴。现在,有手机和网络,每天的信息让人眼花缭乱,看也看不过来,但那时候,一本好书是无比珍贵的,”他说,正是这种珍贵,让他对书籍产生了崇拜和向往,“冥冥之中,你会期待自己也能写出东西。”
最近几年,沈东生也适应了网络时代的阅读方式。他会在番茄畅听上听书,一边听一边做别的事情,有一天,他突然想到,“如果我也在这个平台里写呢?好像也不是不行。”就这样,他开始了网络写作,在番茄小说网上搜索他的网名“用上海话写作的人”,最早的一篇是写于两年前的短文《到李阿婆家去玩》。至今,他已经在网文平台上写了超过46万字。
和他的网名一样,沈东生一直用上海话写作,讲他经历过的弄堂生活,弄堂里的喜怒哀乐。前不久,住过的老弄堂即将拆迁,他特意回去走了一趟,“倚着墙壁坐着的那些老人,竟然还记得我小时候的样子,还叫得出我的名字,我特别感动,”沈东生说,弄堂里的人让他有亲近感,“我写的都是弄堂里小人物的生活,可能不起眼,但是很容易走到你心里。”
《上海人吃泡饭》讲的便是弄堂里的小人物生活。“弄堂里都有吃泡饭的习惯,早上起来,大人要上班,孩子要读书,家里又没钱买各种早点,就把隔夜的冷饭拿出来,把开水往里面一倒,放在炉子上烧一烧,配上点酱瓜吃下去。日子好的时候,还能配一颗高邮咸鸭蛋,但这也是很奢侈的食物,要用刀切成几瓣,一大家人分着吃。”在沈东生看来,吃泡饭是上海人过去在有限的生活条件下的无奈之举,但无论生活变成怎么样,这种记忆和习惯都会留下来。在年初放映的电视剧《繁花》里,吃泡饭的场景就勾起了很多上海人的回忆,“我就端着一碗泡饭看《繁花》,里面的情节很热闹,我泡饭吃得也热闹。”沈东生说,《上海人吃泡饭》也不单纯是在写吃饭本身,“我想写那些吃泡饭的人的爱和恨,他们互相之间的关系,去展现一个小人物的世界。”
沈东生怀念过去弄堂里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关系,“比如你去上班了,下雨了,挂在外面的衣服不用担心,邻居会帮你收好叠好,晚上给你送过来。这种人与人之间细微的关怀,现在很难找到,我觉得应该把它表现出来”。
沈东生的小说呼应了文学写作的乡愁传统,也成为近些年愈受关注的地方性写作的一个样本。上海生活的一点一滴,构成了他写小说的欲望,“现在许多年轻人可能更喜欢现代的、玄幻的题材,但我会忍不住去写这些弄堂故事,用上海话的形式,而且想要把它写完,我希望能够让上海的年轻一代也能感受上海话的魅力。”
在网上,沈东生有时也会收到外地读者的评论,“很多读者来自河南、山东、福建等地方,他们都说能看得懂,而且希望可以有上海话的配音来把它读出来,”这让他觉得很欣慰,他会考虑小说里上海话的运用和可读性之间的平衡,让更多非上海的读者也能读得懂。
退休后,写作成了沈东生日常生活里重要的部分。“有时候早晨醒得早,将醒未醒的时候,突然想到一段话,马上就把手机摸过来记下,”他觉得这是智能手机的一大优点,随时都能写点什么,“我一般到下午休息过之后,再重新整理一遍。”写作让他的退休生活变得更加丰富,“退休以后,我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现在我对旅游已经没那么大的动力了,但是我觉得我的生活还是需要满足,写作、还有画画,会让我觉得生活丰满了。”
如今,有很多步入中老年的人和沈东生有一样的想法。年轻的时候,信息流通尚不发达,他们中的许多“文艺青年”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写作,而现在网文平台的兴起给他们的创作提供了新的舞台,让他们找到了新的人生意义。在番茄小说网上,69岁的飞扬以“雷电女超人”为笔名,同时连载了两部小说。年轻时,她就写过小说,后来迫于生活而无奈放弃,“写作”和“超人梦”始终是她的精神出口。来自辽宁的网文作家老贼今年50岁,四年前开始写作,已经写了四本书,很多网友喜欢他作品里的“东北气质”。去年开始,他和兄长从大连出发,带着年过七旬、需要坐轮椅的父亲去环游了半个中国,他把这些经历写成游记发表在网上,打动了很多读者。
“在网上写作,你可以很快地收到反馈,”沈东生说,网络小说的一大好处就在于,阅读的受众面变大了,“现在很多年轻人会在网上看书,可能上班路上就能打开看一会儿、听一会儿,对于我们作者来说,这是让作品被更多人看到的好机会。”
深圳服饰有限公司一家集品牌女装 男装 童装 中老年装 批发及加盟于一体的大型专业品牌服饰折扣公司,成立于2005年,在长期的公司经营中,和客户形成了良好而坚定的联系